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晚上好!
在这充满希望与喜悦的季节里,我们相聚于风景如画的苏州金鸡湖畔;这里,星光洒落,波光粼粼,宛如一幅天然画卷。今晚,我们成为了这里的主角,共举杯、同相庆!
在宴会渐入佳境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是什么呢?就是为我们每个人,为我们自己的工作,为一年来的奋进!为那些无数个日夜的坚守!为那份无怨无悔的付出!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自己,致以最热烈的掌声和最崇高的敬意!
2024年对我们中岛人来说,是奋斗、谋新、稳步前行的一年!
这一年,我们律师事务所的人数和业绩稳步增长,人均创收进一步提高。
我统计了一下,2023年底,我们律所的律师人数是73位,截止到今天,我们律所的人数达84位,增长了15%,律所工作人员为107人,我们可以很自豪地说,我们已经踏入百人所的行列。
在上海律师业绩普遍下滑的2024年,我们逆风前行,业绩增长率达20%以上,业绩增长速度快于律师人数增长速度。其中杨宏芹律师团队业绩独占鳌头,蒋顺成、邢妍等四大律师团队业绩不相上下、齐头并进;朱凯律师、邱红宇律师、任桂明律师团队紧随其后,形成了一派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多点开花的良好局面!
请为我们的大咖律师们鼓掌!
我们的年轻律师也表现不俗,以蒋皓宇、丁天为代表的95后律师,业绩突破或接近百万,他们已迅速成长为我们中岛的中流砥柱!
请为我们的青年才俊鼓掌!
我统计了一下,年轻律师当中,夏蕊律师业绩相较于去年,足足翻了两番,增长了4倍!吴丹惠律师业绩更是增长了惊人的六倍!他们是中岛的“黑马”,是冉冉升起的新星!
请为我们的“黑马”鼓掌!
这一年,我们的专业建设,可谓是可圈可点。
朱凯律师的数据业务独树一帜,李君瑶律师组织的“外滩数字沙龙”获新华社报道。朱凯律师、蒋皓宇律师、夏蕊律师联合出版的《企业个人信息保护合规手册》,张茜律师出版的《法律人视野下的食品药品典型案例精编与评析》等专业著作,深受好评!
张茜律师的讲座走进了华政,更作为圆桌论坛的嘉宾走进了上海进博会。夏蕊律师、徐京京律师与律商联讯等专业机构合作,将他们的公司法讲座推向了大江南北!
还有律师作为演讲嘉宾,参加了“上海数字创新论坛”等市级高等级专业论坛,受邀为各地律协开展《公司法与合同法的交融与碰撞》等主题的专业讲座,赢得业界良好反响。
一年来,我们主办各类讲座、沙龙、论坛三十余场,其中关于数字、数据、科技、知识产权方面的活动有七场,关于涉外及出海类的活动有六场。
请为我们在专业上的执着与坚守鼓掌!
这一年,我们的品牌效应进一步彰显。
我们的大客户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新增入库名单不断拉长。一年来,我们为平安集团、临港集团、中国联通、日本财产保险(中国)有限公司、上海新黄浦实业集团、盒马公司、万家数科等知名企业提供卓有成效的法律专业服务;
这一年,我们通过了上海数交所数据合规评估商认证;成为上海科技法律联盟常务理事单位;成为浦东新区16家重点培育的品牌建设律师事务所之一;还入选陆家嘴GIS战略合作伙伴;
这一年,我们签约成为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数字产业知识产权联盟上海服务站的唯一成员;入选律新社并购领域精品法律服务品牌指南,黄翔律师、韩璐律师入选律新社并购领域精品法律服务品牌律师名录;
我们年底举办了以“法律,面向未来”为主题的中岛三周年庆论坛,大咖云集、高朋满座,业界影响力进一步壮大。
请为我们共同的中岛律师事务所的进步鼓掌!
这一年,律所文化建设有声有色,团队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我们组织了高级合伙人及部分优秀律师赴摩洛哥旅行;组织了法律人的高端威士忌品鉴会;11月底,律所女律协组织长兴无人岛团建;组织“中岛杯”摄影大赛;组织若干场法律人文沙龙。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律所的凝聚力和活力,而且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彰显了中岛人的格调和气质!
请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鼓掌!
2025年,必然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十分关键的年份,挑战与机遇并存。在这种背景下,律师、律所、律师业的发展必然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此,我们需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势,做好以下几点:
一、饱含盎然向上、盎然向新的激情
律师圈里有一种焦虑,焦虑什么呢?我们会不会被取代——律师是否会被AI取代?律所会不会被法律咨询公司取代?当然在科技进步的浪潮下,会加剧律师的两极分化,工具确实会取代人,如果人不进步,必然会被淘汰。但是有的律师却为此充满了欣喜。他们说,机遇终于来了,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工具实现弯道超车,甚至我们还可以做AI的业务或者AI产业的业务,因为这里商机无限。
时代的变化是无法阻挡的,对此抱持谦虚乐观的态度,我们才有希望。我们中岛人要用真诚和热情去拥抱变化的时代,始终保持盎然向上、盎然向新的姿势,开放、融合、跨界、创新;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先。
二、秉持时刻磨剑、勇于亮剑的精神
这里的“剑”是指我们的专业沉淀。律师和律师的差别,其实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是看不出来的。但是我们只要拉长时间的视角,如果是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跨度,律师的差距就非常明显。这个差距怎么被拉开的,我觉得最关键的就看能否做到心有目标、日积月累,做好专业沉淀。这个专业沉淀不是虚的,而是一套知识管理的方法,最终呈现的就是在笔记本里的各种记录或者Onenote上呈现的体系化的阅读笔记及各类心得。
以我之见,任何零碎的知识它毫无价值,我们只有把知识以体系化的面貌呈现出来,它才能发挥价值。优秀的律师肯定有一个庞大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是成体系的;没有体系化梳理的“笔记”,没有合同文本的点滴积累,没有反复揣摩总结的心得,没有长年累月的写作,他就不可能成为专业上优秀的律师。
这里的“亮剑”当然是指律师在专业上的营销及出色的代理案件和办理项目。“亮剑”对很多律师而言是很困难的,比如说,做一个专业的讲座或演讲。为什么?因为他手中无“剑”——他的知识库不够庞大、不成体系。有的律师明天要演讲,晚上稍微准备一下就出来了,因为他拥有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知识库。有了这个知识库,我们就可以做好任何专业化的营销,专业化的业务转化。因此,平时做好知识管理、知识沉淀,构建一个庞大的体系化的知识库,做到手中有“剑”,这是我们敢于“亮剑”的底气!
三、心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格局
年底有个事情我非常有感触,因为我们团队有个律师离开中岛了,我问他为什么离开中岛?他说今年和去年的业绩都做得不好,今年的业绩甚至比去年做的还不好。我问,你去哪里?他说我去武汉找到工作了,工作很不错,年入三十多万。我说很棒,武汉的三十多万就相当于上海的七八十万。他跟我说,幸亏他在中岛。我问,这个话怎么讲?他说,因为我在中岛跟着大家做了一些大的案件,因为我在中岛做数据业务,因为中岛是上海的中岛,因为中岛有品牌效应,所以人家一检索就对我很信任,让我做法律总监。这样来说,无论你是否继续在中岛,无论将来你是否继续做律师,中岛的品牌对每个人而言其实都是有价值的,中岛品牌给每个人带来的价值,其实就是人人为我。
那么,我们怎样做,才能搞好中岛的品牌建设呢?一方面,当然要靠律师事务所的投入和引领,另一方面就是靠我们每个人,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这就是我为人人。我们每个人的举动其实都为中岛律师事务所的品牌建设添砖加瓦。比方说,你转发律所的文章,写了专业的文章,做了一次专业宣讲,都会大大彰显中岛的品牌。
除此之外,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这样的意识,我们中岛已不再是一个小作坊了,我们要做百年老店;我们每个人的命运其实早已紧紧地连接在了一起,大家好,我们中岛才能好,中岛好,我们大家才能好!我们每位律师务必要珍惜自己的“羽毛”,珍惜律师事务所来之不易的品牌及声誉,坚守品牌意识,心怀大局,做好业务合规、财务合规,打响自我品牌,宣传中岛品牌!
心有山海,山海不远!
祝大家,
2025盎然向新,一面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