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小学生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屡禁不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报告显示:平均每三个学生当中就有一位经历过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学生个性和心理等等。遏制校园欺凌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们共同的参与和努力。本文旨在介绍发生校园欺凌时的法律救济途径。
一、何为校园欺凌?
何为校园欺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因此,校园欺凌不仅指身体欺凌、也包括言语欺凌、社交欺凌和网络欺凌。事实上,由于网络的发展和普及,通过社交媒体(例如同学微信群等)进行言语欺凌和社交欺凌的案例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二、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
校园欺凌的法律后果
首先要明确的是,虽然校园欺凌主要发生在未成年人之间,但在我国校园欺凌并非没有法律后果。即使欺凌者是未成年人,也需要为自己的欺凌行为承担法律责任。按照其行为情节和导致的损害程度,校园欺凌的欺凌者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可以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治安管理处罚)和刑事责任。此外,在一定情况下,有关部门可以依法将欺凌者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与行为矫治。
1
民事责任
当欺凌者的行为造成了被欺凌者的财产和人身损失,就需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因此,校园欺凌事件中被欺凌的学生受到人身损害的,可以向欺凌者一方主张赔偿责任,也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如财产受到损害的,有权向欺凌者一方主张受损财产的赔偿责任。由于欺凌者通常是未成年人,损害赔偿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
2
行政责任
如果欺凌者的行为尚不构成刑事犯罪,但违反了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欺凌者应当受到治安管理处罚。其中,欺凌行为情节较轻的,年龄在14周岁以上的,一般会被公安机关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处罚方式包括拘留、罚款。不满14周岁的,公安机关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给予治安管理处罚后,并不影响受害者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赔偿的诉讼。
3
刑事责任
如果欺凌者的行为构成刑事犯罪,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一)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四)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4
接受专门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在学校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专门教育指导委员会评估同意后,由教育行政部门决定送入专门学校接受专门教育。” 在教育部印发的《防范中小学生欺凌专项治理行动工作方案》中,也强调要对欺凌事件依法依规严肃处置,对实施欺凌的学生,视情节轻重,分别采取批评教育、警示谈话和纪律处分、训诫、转入专门学校等惩戒措施。
三、发生校园欺凌后的法律救济
发生校园欺凌后的法律救济
当家长发现孩子被欺凌以后,该如何从法律的角度去制止欺凌、并且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呢?
首先要做的是取证。取证是制止校园欺凌再次发生,维护孩子权益的关键。建议家长在孩子情绪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把孩子对事件的详细描述进行录音录像,并整理成文字。倘若孩子的身体受到了伤害,那么要对这些伤害进行拍照或录像。伤害严重的话,及时就医的同时,务必保留医院的诊断书。另外,欺凌者给被欺凌者发送的任何短信、聊天记录以及旁观者的证言也都是非常有用的证据。曾经有一个遭遇社交欺凌和言语欺凌的中学生,因为被欺凌轻生跳楼导致受重伤。原本欺凌者们和家长对欺凌行为都矢口否认。因为律师的介入,及时将微信同学群的侮辱性的聊天记录固定为证据,使得受害者的诉求得到法院的支持,合法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其次,和学校进行沟通,提出合理的诉求,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学校提供欺凌事件发生时的相关监控录像、请求学校协助解决问题,例如对欺凌者进行惩戒、责令其对被害者当众道歉、通报批评等。学校在防范校园欺凌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24年5月31日,我国教育部发布通知对各地开展的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提出具体工作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校园暴力与学生欺凌防范治理专项行动。内容包括:
* 各校要成立学生欺凌治理委员会,对欺凌行为进行认定,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 要制定细化校纪校规,明确不同欺凌行为的相应惩戒举措。
* 要公布欺凌防治电话、邮箱和法治副校长、分管安全工作校领导电话,对来电反映情况落实首问负责制度。
* 每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学生欺凌防治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掌握预防欺凌的知识和做法。
* 要在楼道、天台、储物间等隐蔽场所,做到视频监控全覆盖。
“和学校沟通,提出合理的诉求”对制止校园欺凌的再次发生,维护孩子的身心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大部分都是未成年人,很多都未满14周岁,未必符合被追究刑事责任或接受治安处罚的条件。学校给欺凌者施以惩戒是最有效的救济渠道。一方面,学校的惩戒,可以遏制校园里校园欺凌的风气。另一方面,对于未成年的受害者来说,同伴和学校的态度和立场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其在校园欺凌中受到的心理伤害。
最后,倘若学校无法解决问题或是消极应付,家长一方面可以向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采取进一步的法律措施,包括向公安机关报警、向检察院寻求帮助、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等,保护孩子的安全,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现阶段,在我国很多地区,检察院是最能提供有效和专业帮助的。因此,家长不妨尝试和相关检察院取得联系。
保护少年的你
人在年少时候淋过的雨
是一生漫长的潮湿
孩子在成长路上留下的阴影
或许会成为终生难以躲开的黑暗
拒绝校园欺凌
从你我做起
黄海英
上海中岛律师事务所 律师
huanghaiying@ilandlaw.com
执业领域:商事争议诉讼与仲裁、公司综合、投融资及并购、人力资源与劳动人事
电话:(021)80379999
邮箱:liubin@ilandlaw.com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银城中路68号时代金融中心27层
加入我们:liubin@ilandlaw.com